北方豚尾猕猴喜欢生活在热带森林之中,平时会吃一些果实、树叶、昆虫和鸟卵,正因为北方豚尾猕猴生活在森林中,很多人都想了解下北方豚尾猕猴的特征。
北方豚尾猕猴的特征
北方豚尾猕猴身体看起来十分粗壮,但是额头很窄,它的毛发稀疏下垂,不过当北方豚尾猕猴很兴奋的时候,它的毛发会竖起来,这也是北方豚尾猕猴的一大特征,也有人说北方豚尾猕猴从外形上看有点像狒狒。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豚尾猕猴:一种长有S形短尾的猕猴像极了猪尾巴
豚尾猕猴是一种生活在带森林的猕猴,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尾巴非常短小,并且在活动的时候常常会卷曲成S形,形状就像猪尾一样,所以它也被称为猪尾猴。豚尾猕猴的头顶还留有平直的帽状毛发,看起来就像剃了平头。
豚尾猕猴的外形特征
豚尾猕猴整体外形看起来并不像普通猕猴,反而和狒狒非常相似,体长平均可达50-77厘米,全身毛发呈现红褐色,面部和脖子的毛发泛白,脸部边缘的毛发几乎全部向两侧张开,只有头顶的毛发最短,几乎形成了一个平头发型,整张脸看起来也像是正方形,并且额头上也出现了一个黑色梯形的斑纹。
当然豚尾猕猴最主要且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它的尾巴非常短,长度只有普通猕猴尾长的十分之三,大约5-8厘米左右,这也是猴子中最罕见的特征,豚尾猕猴的尾巴根部较粗末端较尖,平时都是顺直的垂下,但活动的时候就会弯曲成S型,就像是猪尾或者扫帚一样,所以它才得名为豚尾猕猴。
豚尾猕猴的生活习性
豚尾猕猴常年栖息在树上,所以主要以水果为食,偶尔也会到农田中采摘一些谷物,不过相较于其他的猕猴,它在地面上活动的时间更多,尤其是一受到惊吓的时候,它就会快速的跑下地面,基本上很少像其他猴子那样在树间穿梭,它们在行走和奔跑的时候才会四肢着地。
豚尾猕猴平时都是三五成群的生活在一起,尤其喜欢和不同族的叶猴呆在一起,它们会主动的帮助其他猴子捉身上的虱子,并且会相互的给对方梳理毛发。豚尾猕猴的力气非常大,尤其是雄性豚尾猕猴,据说它们一天能够摘下千个椰子,在泰国还有人专门训练豚尾猕猴摘椰子。
豚尾猴是怎样分布的,有哪些特点?
豚尾猴的尾巴也很短,约为体长的3/10,尾巴上的毛也很稀疏,尾的基部较粗,尾梢较细,但末端有一簇长毛,在行动的时候常呈“S”形弯曲,状似扫帚或猪尾,所以得名,也叫猪尾猴。雄兽的体长为50~77厘米,体重为6~15千克,雌兽的体长为40~57厘米,体重4~11千克。它的额头较窄,吻而粗,略有些像狒狒。面部较长,呈肉色,具较长的黄褐色须毛,颊部的毛斜向后方生长,耳朵周围的毛向前生长,彼此相连,似一条围巾将耳朵遮盖住,眼睛具有明显的白色眼睑。冠毛短而黑,头顶上有放射状的毛旋。但前额却辐射排列为平顶的帽状,像是留着“板寸”发型,所以也被叫做平顶猴。
插图号:00000067.jpg" />
豚尾猴是一种昼行性、树栖、杂食的动物它们体态较为雄壮,尤其是成年雄兽,体毛长而柔软,具有光泽,身上略有一些斑点,背脊和尾巴的色泽为深棕色至黑色,其他部位为浅至灰棕色。雌兽不仅体形较小,毛色也不如雄兽的光亮。
豚尾猴栖息于带森林中,是一种昼行性、树栖、杂食的动物。喜欢群居,每群为3~20只不等。在野外的生活习性与猕猴相似,主要以热带果实和昆虫、小鸟和鸟卵等为食,在地面活动的时间较多,行走、奔跑时用四肢着地,趾行性,但在树上行走是跖行性。雄兽在发情期显得异常凶猛而强悍。雌兽的月经周期为30~40天,在发情时,臀部和尾巴根部的皮肤明显肿胀和发红。妊娠期为170天左右,每胎产1仔,哺乳期为6~8个月。3~5岁时性成熟,寿命为26年。我国的豚尾猴数量不多,估计野外总数不足1000只。
插图号:00000068.jpg" />
豚尾猴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豚尾猴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平时群体成员之间常用抬眉、眯眼、撅嘴等方式交流情感,也经常互相理毛,表示亲昵。最近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北部的那基斯灵长目动物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些豚尾猴不仅会说话,而且还带有“口音”,当然它们说的并不是人的语言,这项研究的结果使科学家们对灵长目动物所具有的语言通讯系统的复杂到十分惊奇。该中心的科学家认为: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能够指明事情及事情如何进行,而豚尾猴就具有这种能力。他们发现一只名叫普罗法妮蒂的雌性幼仔和它的同类能用不同的声音和频率表达意思,从“妈妈,我的姐姐在推我!”的哀诉,到“有一只陌生的大猴子在打我!”的悲鸣。在野外,它们对不同的危险会发出不同的尖叫声,一种声音可能表示有一只豹潜伏在附近,另一种声音则可能表示有人类在威胁它。由于它们生活在树叶遮蔽的丛林中,互相能听到喊叫声但看不见,所以还需要能区别口音。不同家庭的豚尾猴在口音上有细微的差别,这一点很重要,比如雌兽听到自己的幼仔的呼救声,必然会比听到其他同类的呼救声更迅速去救援。当然,未经训练的耳朵是无法区分不同口音的,这个研究中心的两位科学家可以听出他们研究的每个豚尾猴家庭发出的声音,准确性为90%。他们在研究中把声音转变为图像记录下来,结果表明每个豚尾猴家庭的说话的频率、音调、音高、和声都不一样。目前科学家们还不知道这种口音是遗传的还是后天学习的,插图号:00000069.jpg" />
豚尾猴他们打算让一个豚尾猴的家庭抚养另一家庭的幼仔,然后观察幼仔用什么口音说话的方法来进一步研究。由于科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猴类和其他聪明的哺乳类动物在碰到危险时的尖叫只不过是情绪的表露,所以这个中心的研究结果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在自然界,除人类外,还没有任何动物能学习另一种语言,所以,如果该中心科学家的进一步试验能证明豚尾猴能学习另一种口音,则以前的观点就要修正,研究豚尾猴的这种行为对于了解人类语言的诞生很可能是至关重要的。
北豚尾猴为什么会濒危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北豚尾猴现身云南龙陵
新华社昆明5月15日电(记者张雯)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设计院动物学博士、高级工程师孙国政鉴定,一名摄影爱好者5月13日与云南省龙陵县木城乡林业站工作人员巡护时拍摄到的猴子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北豚尾猴。
孙国政说,北豚尾猴又名平顶猴,有像猪一样的尾巴和“板寸”发型,其身手敏捷,能在野外拍到它们的照片确实令人欣喜。
据悉,北豚尾猴是一种昼行、杂食性的动物,常二三十只成群结队“出行”,过着“家族式”群居生活,主要选择食源充足、生态环境质量高、枝叶茂密的常绿或半常绿阔叶林区域作为栖息地。目前,北豚尾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物种。
据了解,近年来,龙陵县以修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脆弱区等为重点,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及植树造林等措施,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26.9%上升到2020年的73.6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2017年的78.75%增至2020年的81.39%,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提高,野生动物生存栖息空间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