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王蛇的形态特征

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的毒性对于人畜妨害极大,此蛇重要分散在热戴雨林地域,是天下上体型最长的有毒蛇,体长可达5.6米。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是此物种与真实的眼镜蛇没有共,它并没有是眼镜蛇属的一员,而是属于独力的眼镜王蛇属。  眼镜王蛇是具前沟牙的毒蛇。形状普遍与眼镜蛇相像,蛇头部呈椭圆形,颈部能膨胀,但是无眼镜蛇状花纹;其与眼镜蛇的显著辨别是头部顶鳞反面有一双于大枕鳞。眼镜王蛇体色黑玄色或者黑褐色,具备40-54条较窄而色淡的横戴,尾部为土黄色,腹部为灰褐色,有玄色线状花纹。体形较大,常长达3-4m,最大长度记录几达6m,是天下上毒蛇中最大的一种。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V字形斑,激忿时其前身1/2 竖起,性猛烈,会自动进犯人畜。背鳞中段15行,尾下鳞局部成单。背后暗褐色或者玄色,具横斑;腹面黄白色。颈部腹面橙黄色。幼蛇玄色,具34-45个黄白色环纹。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眼镜王蛇的形态特征

眼镜王蛇为大型蛇类,最大全长记录中国3,806(3,276+53)mm、中国之外5,580mm。

颊鳞缺:眶前鳞1枚,眶后鳞3枚;颞鳞(2+2)枚:顶鳞之后有1对大枕鳞;上唇鳞7枚,2—2—3式;下唇鳞8枚,前四枚与前颏片相接。

背鳞平滑无棱,具金属光泽,斜行排列,19—15—15行;腹鳞235—250枚(雄)、239—265枚(雌),肛鳞完整;尾下鳞单行或双行,83—96枚(对)(雄)、77—98片(对)(雌)。

具前沟牙,其后有3枚小牙。

生活时,体背面黑褐色:颈背具一“∧”形的黄白色斑纹,无眼镜状斑;躯干和尾部背面有窄的白色镶黑边的横纹【(34—45)+(8—17)】条。下颌土;体腹面灰褐色,具有黑色线状斑纹。幼蛇斑纹与成体有差异,主要是吻背和眼前有黄白色横纹,身体黑色,有35条以上的浅或白色横纹。

体重一般为6kg。寿命在20年左右。

眼镜蛇属于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眼镜蛇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吗

1、根据眼镜蛇的品种分为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同时也有些品种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的范畴,但是在当地也会受到部门的保护,比如丹山眼睛蛇就是其中之一。

2、眼镜王蛇就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随着森林被破坏它们的栖息环境也慢慢的缩小,种群的数量也在急剧减少。形态特征上颌骨较短,前端有沟牙,沟牙之后往往有数枚细牙,系前沟牙类毒蛇,毒液含神经毒为主。

3、本科蛇类不爱活动,头部呈椭圆形,从外形看与无毒蛇不易区别。头背具有对称大鳞,无颊鳞。瞳孔圆形,尾圆柱状,整条脊柱均有椎体下突。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

眼镜蛇是什么样子的

眼镜蛇(学名:Naja)为眼镜蛇属动物的通称,是眼镜蛇科的一属,其成员大多被统称为眼镜蛇。虽然世上也有不少其他蛇类的名字包含“眼镜蛇”(Cobra)一称(如眼镜王蛇、水眼镜蛇、唾蛇),但它们因演化亲缘性不足而并不归为此属。

眼镜蛇属目前约有20多个已确认物种,但分类学上经常就物种的性问题而存有争论,因此某些资料也可能有所出入。此属的成员主要分布于中东、东南亚、非洲、印度尼西亚等地。

形态特征

眼镜蛇科主要特征:上颌骨较短,前端有沟牙,沟牙之后往往有1至数枚细牙,系前沟牙类毒蛇,毒液含神经毒为主。本科蛇类不爱活动,头部呈椭圆形,从外形看与无毒蛇不易区别。头背具有对称大鳞,无颊鳞。瞳孔圆形,尾圆柱状,整条脊柱均有椎体下突。中国只有4属8种左右,如银环蛇 、金环蛇、眼镜蛇、眼镜王蛇等主要剧毒蛇。

生活习性

眼镜蛇常喜欢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或竹林里,山坡坟堆、山脚水旁、溪水鱼塘边、田间、住宅附近也常见出现。该蛇食性很广,既吃蛇类、鱼类、蛙类,也食鸟类、蛋类、蝴蝎等。属昼行性蛇类,主要在白天外出活动觅食。

生长繁殖

眼镜蛇是卵生动物,其繁殖期为6-8月,雌蛇每次产10-18卵,自然孵化,亲蛇在附近守护,孵化期约50天,幼蛇3年后达到性成熟。

分布范围

眼镜蛇分布范围极广,除了欧洲和马达加斯加外,在世界大部分的温暖地区都可以发现它们。

眼镜蛇分布于从非洲南部经亚洲南部至东南亚岛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沙漠地区,东南亚岛屿。

在我国,眼镜蛇主要分布在南方云南、贵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北方亦偶尔可见,尤其以湖南永州的量多。

王蛇的特点

眼镜蛇发怒时,其身体前部会高高立起,颈部变得宽扁,暴露出其特有的眼镜样斑纹。同时,口中吞吐着又细又长、前端分叉的舌头。眼镜王蛇同样具有上述眼镜蛇的大多数特点,只是体形更大更长,颈部扩展时较窄而长,且无眼镜蛇的特有斑纹。

1、眼镜蛇发怒时,其身体前部会高高立起,颈部变得宽扁,暴露出其特有的眼镜样斑纹。同时,口中吞吐着又细又长、前端分叉的舌头。眼镜王蛇同样具有上述眼镜蛇的大多数特点,只是体形更大更长,颈部扩展时较窄而长,且无眼镜蛇的特有斑纹。

2、眼镜王蛇多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昼行夜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它们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成为眼镜王蛇的腹中之物。

看一看宠物

问答

0.0437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