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龙蜈蚣适养人群
喜爱爬宠人群建议饲养,随着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的改善,如提供足够的新鲜饲料和水源,不加大对它生活的惊扰,即使养殖密度较大,对其生活也无多大影响。尤其是同一母体所产的蜈蚣因自幼在一起生活,长大后就是几十条卷伏在一起,也能和睦共居。所以提供足够新鲜饲料和水源,保持安静的环境,是人工养殖蜈蚣的必备条件。
红龙蜈蚣常见病
一、 黑斑病
红龙蜈蚣身下和头部发现有大小不同的黑斑。可用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一起磨细拌饲料中连喂7天可防治,对严重者可分离喂食。也可分别选用制菌素、两性霉素、放线菌酮和克念霉素等乳化剂防治。
二、胃肠炎
用磺胺片0.5克拌饲料虫饲喂,也可用氯霉素0.25克拌300克饲料虫饲喂。
三、绿霉病
又叫绿僵霉菌病,是人工养殖红龙蜈蚣的主要疾病。在6月中旬到8月底,由于气温高、湿度大,以及食物发生霉变,红龙蜈蚣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而得此病。受感染的红龙蜈蚣早期主要是在关节的皮肤上出现黑色或绿色的小斑点,以后逐步扩大;继而体表失去光泽,腹部下面出现黑点,食欲减退、行动呆滞,最终因拒绝取食消瘦而死亡。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是饲养环境的湿度过大,或池内残存的食物腐烂毒变所致。
防治方法:(1)清除霉变的食物,车新鲜的活食,保持好养殖池内的卫生,并进行消毒灭菌。
(2)调节养殖池内的温湿度,保持通风散湿。
(3)对发病的蜈蚣可用青霉素0.25克加水 1公斤喷雾消毒或加水饮用。
(4)可用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共研成粉末,同400克饲料拌匀喂得病的蜈蚣,直到病愈。
四、腹胀病
蜈蚣多在秋后阴雨低温时期患此病,多因多食和低温所致。病蜈蚣早期头部呈紫红色。毒钩全张、不食或少食、腹部胀大、行动迟缓,发病1周左右后死亡。
防治方法:(1)用食母生1克加水500克拌匀,让其吸吮,并提高温度。
(2)用磺胺片0.5片研细后加300克饲料拌匀;也可用氯霉素0.25克加300克饲料拌匀,隔日喂食,直至病
五、脱壳病
由于蜈蚣栖息场所过于潮湿,使直菌在躯体寄生所引起。初期表现为不安躁动、来回爬动,后期表现为无力,行动滞缓,最终因不食不动而死广。
防治方法:土霉素0.2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克,共研成细末加400克饲料搅匀,连喂多日,直至病愈。
六、蚁害
正在蜕皮或产卵孵化期的蜈蚣抵抗能力弱,此时蚂蚁进入后会群起而攻之,致使蜕皮时的蜈蚣被咬死,或使孵化中的雌蜈蚣弃卵而逃。
防治方法:(1)在养殖池周围挖-圈围沟,注入水,防止蚂蚁进入。
(2)可用水果或其他甜食把蚂蚁用水果或其他甜食把蚂蚁诱引开后用开水烫死。
黑斑病、胃肠炎、绿霉病、腹胀病、脱壳病、蚁害是红头蜈蚣养殖中常见疾病,与我们的饲养管理息息相关,如果饲养不当,那么发病率就高,如果精心饲养,发病率就较低,因此要提高养殖效益,那么疾病防治的工作不可松懈。
红龙蜈蚣喂养
饲养:1.需要较大的饲养空间,我推荐一种盒子,还需要一个扁平的躲避,我也推荐一个,还有一个较高的水盆。
饲养食物。定时定量饲喂,均匀分配,其食物有一定的讲究,少食鱼虾、多食粉虫,禁食瓜果杂虫、烂肉、隔夜肉类。主 要选择黄粉虫为饲料,也可每15——20天喂一次新鲜熟鱼(煮熟、捣碎撒在盘上很薄一层),鲜熟泥鳅更佳。出生40天以上的幼蜈蚣可食煮熟的蛋黄,每天必须用一次新鲜的,幼蜈50天以上可与母体分离,此时要夹出大蜈蚣,留下小蜈蚣以利饲养。 ——饲养方法。红龙蜈蚣活动期内每天下午5——6时投食,每天投食一次(每800条30天可食1.5千克左右)。首先,将洗净的食具、饮具擦干不留水珠,将其分散摆放在蜈蚣池内,保持每条蜈蚣都能接近,都能吃到食物,此时均匀投黄粉虫(或鱼),在饮水盘上加上凉开水,喂食前不要在室内喷水。 每天要按时投食,喂鱼不要太多,适可而止,以免食物过量,消化不良,食物中毒。饮水应选平、浅的盘子(约1——1.5厘米深),每天要饮一次新鲜凉开水。应保持室内卫生,不要有苍蝇出现。室温平时保持20——25℃。冬季要加温。注意观察蜈蚣,看有无精神异常。病虫害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