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鱼

  [俗名别名] 新月鱼、满鱼、阔尾68鱼

  [拉丁学名] Xiphophorus maculatus

  [地理分布] 中美洲墨西哥、危地马拉等江河流域

  [成鱼体长] 5.0 ~ 8.0 cm

  [性  格] 温和

  [适宜温度] 20.0 ~ 26.0 ℃

  [酸 碱 度] PH 7.0 ~ 8.3

  [硬  度] dGH 12.0 ~ 18.0 N

  [活动层次] 中层

  [繁殖方式] 卵胎生

  月光鱼属卵胎生鳉鱼科,体型呈椭圆形,圆尾,体短腹圆。体色有黑、红、蓝、五花等,常见品种有红月光,红尾金月光、黑月光、蓝月光、三色月光等。饵料以鱼虫为主。繁殖水温24~27摄氏度,雌鱼临产前腹部有一明显的胎斑,每次产仔20~50尾,每月产仔一次。月光鱼性温和,易饲养。

  月光鱼体型呈纺锤形,头小眼大,吻尖,胸腹部较圆,近尾部渐趋侧扁,尾柄宽阔,尾鳍圆弧形,背鳍位于身体中部偏后,外缘圆弧形。月光鱼能与剑尾鱼杂交,杂交品种常见的有红月光、蓝月光、黄月光、黑尾黄月光、黑尾红月光、花月光、金头月光、帆翅月光等品种。月光鱼易变异,已稳定的品种不宜与剑尾鱼或别的月光鱼混养。此鱼喜中性偏碱硬水,pH7~7.4,水温22~26℃,在0.5%~1%盐水中生长较好。杂食性,性情温顺。5~6月龄性成熟。若发现雌鱼腹部膨大,近肛门处出现大黑斑时为临产征兆。同缸成熟雌、雄鱼自行交尾繁殖。繁殖适宜水温为26℃左右,硬度9~10度左右,1尾雌鱼可产下鱼苗30~40尾。

别名:花斑剑尾、满鱼、新月鱼

产地:墨西哥、危地马拉等江河流域

体型:

身高:4-6厘米

体重:1-10克

寿命:1-2年

面对生人

面对动物

运动量

可训练性

耐寒程度

月光鱼适养人群

     喜爱观赏鱼人群建议饲养,性情温和,易饲养。饲养水温以22-28℃最佳,极端水温不能低于16℃,喜弱碱性水质,水的pH保持7.4左右,更换新水时可加少许盐。饵料以活水蚤为主,也可投喂一些切碎的菠菜或莴苣叶。为保持本品种的品质,多个品种不可混养在一个水族箱中。

月光鱼常见病

    1.烂鳃病

  烂鳃病是由粘球菌引起的。热带鱼患料鳃病后,行动缓慢,体色减退,失去光泽,食欲不振,头部变成黑色,鳃上附有一层粘液和污物,随着病情的发展,

外叶鳃丝由鲜红变成白色,鳃丝逐渐腐烂脱落,随着外叶鳃丝的腐烂,内叶鳃丝也开始腐烂。鳃盖骨内表皮充血,中心骨坏死掉落,再严重时整个鳃盖也开始腐烂,最后导致死亡。
  2.赤皮病
  赤皮病是由萤光极毛杆菌引起的。热带鱼患赤皮病后体质明显下降,食欲减退,行动缓慢,离群独自在水面游动。鱼体表面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鱼体两侧和腹部的鳞片脱落最为严重。鱼鳃充血。鳍条腐烂,严重时鳃盖表皮腐烂脱落,鳃盖呈透明状,一周左右即可死亡。
  3.竖鳞病
  竖鳞病是由极毛杆菌引起的。竖鳞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鱼病,但如果热带鱼身体强壮,皮肤未受任何损伤是不会传染这种病的。热带鱼患这种病以后,整个鱼体表皮粗糙,全身鳞片竖起来,向外张开。患这种病的鱼还会同时伴有烂鳃,鳍条基部出血等并发症。病鱼呼吸困难,行动缓慢,食欲减退。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大量死亡。
  4.白点病
  症状:病鱼神情呆滞,常在水流中冲洗或岩上蹭痒,体表布满白色或浅灰色斑点,病鱼出现交互感染和两次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两种:一是类似于淡水中的多子小瓜虫,病鱼体表呈白点状;一种是卵圆鞭毛虫,病鱼体表呈浅灰色斑点,不易治愈。

月光鱼喂养

     饲养月光鱼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2~26度左右,水温不可低过18度左右。虽然月光鱼对于水质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将PH值调整至中型弱碱性水质,更能让月光鱼快速的适应和成长。

     月光鱼属于杂食性热带鱼,一般给喂小颗粒的热带鱼饲料即可,也可以喂食红线虫、冻红虫、活水蚤之类的,也可投喂一些切碎的菠菜或莴苣叶。

     饲养月光鱼过程中,主人还可以给它们喂食切碎的蔬菜叶,例如菠菜、大白菜、莴苣叶、包心菜等。投食喂食完,主人需要及时捞残食,避免水体污染太快。

0.1872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