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猴

  松鼠猴(Squirrel Monkey),因外形长的略像猴子,因此有了松鼠猴之称,它是一种小型的新世界猴,属于卷尾猴科,非常可爱迷人。主要分布在哥伦比亚和巴拉圭。

  松鼠猴驯养容易,又能繁殖,是正逐渐宠物化的动物。身体纤细,尾长,毛色大部为金黄。

  文学名: 松鼠猴

  英文名:Squirrel Monkey

  二名法: Saimiri sciureu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哺乳纲

  亚纲: 真兽亚纲

  目: 灵长目

  亚目: 原猴亚目

  科: 卷尾猴科

  种: 松鼠猴

  原产地:从哥伦比亚到巴拉圭的地域间

别名:松鼠猴

产地:南美洲

体型:小型犬

身高:20-40厘米

体重:75-1100克

寿命:10-12 年

粘人程度

喜叫程度

掉毛程度

体味程度

美容程度

友善程度

面对生人

面对动物

运动量

可训练性

口水程度

耐寒程度

耐热程度

城市适应度

松鼠猴适养人群

      建议喜爱人士饲养,鼠猴可以当宠物饲养但是需要办理较为复杂的手续。松鼠猴属于野生动物,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国家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许可证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松鼠猴的价格相对较高,建议不要当成宠物饲养。

松鼠猴常见病

1.胃肠炎
胃肠炎是胃和肠粘膜及其深层组织严重的急性发炎。
症状:初期病猴表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拉稀呈水状至糊状,严重的转为排脓血便,呈黄红色,杂有脓液、血丝和粘液,这时病猴精神萎靡,脱而死亡。头下垂,食欲废绝,体温下降,虚脱而死亡。
治疗方法:参见细菌性痢疾的治疗。
2.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发病急,流行异常迅猛,是猴场中的猕猴经常发生的疾病,特别是新引进的猴子,在途中饥渴过度,一到场中就暴吃暴饮,引起消化不良、拉稀,如不及时治疗,很快就转化为痢疾。主要症状是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甚至完全不吃,严重的出现脱水现象,眼窝下陷,消瘦,体温下降,手足冰凉,头下垂,身体蜷缩不动,持续 1 ~ 2 天则死亡。
治疗方法:肠炎与痢疾的治疗方法大致相同,但要在临床上根据疾病情况变化,采取不同药物治疗。当发现病猴时,立即隔离处理,猴房进行全面消毒,整个猴群全部服药,一般是服广谱的抗菌药物土霉素,平均每只猴子服 2 片 ( 0 . 5 克) , 1 天 1 次,连服 2 ~ 3 天。对病猴须采取综合治疗,口服磺胺眯( S . G ) , 1 天 2 次,每次 0 . 5 克,首次 l 克;肌注庆大霉素和黄连素或穿心莲注射液,成年猴 1 支,幼猴酌减。连续 2 天仍未好转时,口服氟呱酸,每天 1 ~ 2 次,每次 200 毫克或者将氟赚酸溶于 20 毫升温水中,用导管从鼻孔插人胃内,将药液慢慢地从导管注人胃里;并肌注氯霉素和百病灵,成年猴每次 50 万单位,小猴酌减, 1 天 1 次,连续 3 ~ 4 天;同时要精心护理,多喂一些水果或喜欢吃、易消化的食物,在饮水中可适当加一些葡萄糖。这样的治疗方法治愈率很高,可达到 95 %以上。
3.肺炎
由于天气变化,体弱成年猴或小猴容易感冒,如不及时治疗很快转为肺炎而死亡。所以发现病猴,应立即给服感冒药物,严重的还需打针,常用药是柴胡注射液、病毒灵注射液,肌注用量和人的用量相同。对新进场的猴子或天气突然变化时,最好用草药如山芝麻、葫芦茶、大青、古羊藤、木菠萝叶、按树叶等煮水给猴子自由饮食,可预防感冒,既可节约医药费用,预防效果也不错。
肺炎是猴场中的猕猴最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之一,其病原菌种类较多,主要是由肺炎双球菌通过呼吸道感染致病。如果及时发现病猴,并隔离治疗,是比较容易治愈的。
症状:与人肺炎相似,发病急,主要表现为咳嗽、体温升高,严重时伏卧呈现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完全不吃,听诊有明显的湿性哆音,心律不齐,叩诊呈浊音。
治疗方法:口服四环素或红霉素,成年猴每天 2 次,每次 2 片;肌注青霉素(每天 2 次,每次 40 万单位)加链霉素(每天 2 次,每次 50 万单位,未成年猴酌减 10 万~ 20 万单位)。咳嗽比较严重的,使用镇咳药物(复方甘草剂)加一些糖水,灌服或自由饮食。用以上治疗方法治愈率可达到 95 %以上。

松鼠猴喂养

  松鼠猴之所以这么讨人喜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不仅聪明而且还不挑食,属于杂食性宠物,饲养起来不用主人太操心,他也会生气,倘若你惹他不开心了,他会作出相应的反击,比如打你,把你的东西藏起来,搞破坏等等。

  家庭饲养的松鼠猴可以考虑喂食水果、草莓、坚果、花、花苞、种子、昆虫及小型脊椎动物。为其准备的食物应该多元化,为其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切不可长时间的喂食单一的食物。正常情况下,人类吃的东西只要你给它,他都不会拒绝。

0.1543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