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雨林蝎

  亚洲雨林蝎为蝎子科。生活于马来西亚等亚洲热带雨林中,以昆虫为食.无毒,可以做宠物饲养,但要注意通风保持一定湿度!

  亚洲雨林蝎,成体体长可达约15厘米左右,本种与非洲帝王蝎和马来西亚雨林蝎相当类似,与帝王蝎差别在于本种体型较为瘦长流线,螯肢表面较为细长型且表面较平滑,螯肢表面几乎无毛。与帝王蝎与马来西亚雨林蝎共同的区别是其尾针前端为黑色而不是红色,此外,在体型上也有相当的差异。

  中文学名:亚洲雨林蝎

  拉丁学名:Heterometrus spinifer(英名:Malaysia scorpion)

  别 称:东亚雨林蝎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蛛型钢

  科:细尾蝎科(Scorpionids)

  属:雨林蝎属(Heterometrus)

  分布区域:缅甸、老挝等亚洲热带雨林

别名:彼得异蝎

产地:缅甸、老挝等亚洲热带雨林

体型:小型犬

身高:12-15厘米

体重:20-30克

寿命:7-8年

面对动物

运动量

耐寒程度

耐热程度

亚洲雨林蝎适养人群

     喜爱爬宠人群建议饲养,

     1.价格非常便宜

     2.饲养简单

     3.占用空间小

     4.饲养设备便宜

     5.食物很容易获得

亚洲雨林蝎常见病

  1.黑肚病

  因蝎吃了不洁发臭的食物或饮水而引起的。病蝎前腹部膨胀、发黑。防治方法是及时将病蝎隔离,清除残食、停喂几天水,注意饮食卫生,加强管理。

   2.干枯病

   因蝎窝内缺少水分,过份干燥而致。病蝎尾部和后腹部发黄,慢慢干枯而死。防治方法:及时供给水分,并使蝎窝内保持一定的湿度,几天后就可痊愈。

    3.消枯病

   病状为全身干燥无光,前腹扁平,不爬行,失去平衡,遇食倒退呈恐惧状,多日不食而慢慢死去。此病常年可见,多因长期不换土,窝土过干,或蝎子饥饿过度后暴食所得。治疗时可用酵母片3片,土霉素1片,研粉加水,夹着病蝎后腹部强迫其饮药水,每天2次,3~4 天即愈。

   4.黑霉病

   也称真菌病或黑斑。此病多发生在秋季,因房窝土壤湿度过大或潮湿过久引起真菌感

   染所致。主要症状表现为后腹不能卷曲,全身柔软,行动呆滞,不进食,前腹面有小黑斑点。治疗方法是,用 0.25 克金霉素一片,研粉加水 400 克,夹着病蝎后腹部强迫其饮药水,一天2次,3~4天即愈。原窝房要消毒,变换地而土壤。

    5.步足麻木、脚须发黑病

   当蝎子被蚂蚁咬伤后易得此病。得病后步足收缩,伸展不开,失去活动能力,不想吃食。当遇到情况想跑时,变成乱跳翻滚动作,病脚慢慢发黑变干死亡。防治的办法是严禁蚂蚁进入蝎房,发现进入后要立即清除。

    6.半身不遂

   此病的症状是行走时侧身,或用一边腑肢和第二鳌肢行走,滚爬而行,全身无知觉,白天好象不怕一切地向外爬。病因是窝房内湿度太大,天热蒸气过大所引起的,因此要注意窝房内的湿度。

    7.蝎虱

   蝎患乱时,身上出现黄色粉末样的寄生虫螨,潜伏在脚须、胸腹两侧以及腿、尾的小缝里。这种小螨虫叫蝎虱。病因是蝎房内湿度大大。防治方法是使窝房干燥一点:同时要注意隔离,用淡漂白粉喷洒消毒。

亚洲雨林蝎喂养

  理想的饲养温度应该在25度~30度, 以28度为宜,湿度保持在75%左右就行了。在饲养箱内,最好可提供一个稍为干燥而温暖的地方,供其栖息。

  雨林蝎不太挑食,面包虫,蟋蟀等任何体形小于它的昆虫,它都能接受,有时也可以喂乳鼠以补充营养,但不容易消化,建议少喂或不喂。蝎子在幼蝎阶段食量小但吃食的频率较勤,成蝎则正好相反。

  雨林蝎不太爱动,但饲养箱也不能过小,至少是蝎子体形的5倍。由于要保持湿度,所以垫材用腐殖土或者椰砖比较好,也有新手选择养鱼用的小沙砾。二者各有利弊。腐殖土和椰砖保水性较好,缺点就是需要定期的更换。沙砾比较好管理,也相对干净,但是不易控制水分,湿度也就不好管理。无论选择什么垫材,都不要忘。

  记放入一个小水碟和定期的喷水,饲养箱内不要太多的装饰,以免影响蝎子的捕食,需要的只是一个稍微浅些的水盆和一个能供其藏身的躲避处。

0.183316s